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2011年10月至2017年12月黄河源区鄂陵湖野外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多雪年与少雪年土壤冻结与消融时间、土壤温湿度、地表能量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雪年地表反照率偏高,净辐射偏低,地表感热输送偏低,土壤由热“源”转为热“汇”的时间晚于少雪年。积雪可减少土壤吸收辐射能量,减少地表感热通量,在土壤完全冻结期与消融期增大地表潜热通量,在完全冻结期,减少土壤向大气的热输送,在消融期,减少大气向土壤的热输送。积雪在冻结期有降温作用,使得多雪年土壤较早发生冻结,且同一时期土壤温度偏低;在完全冻结期有保温作用,使得土壤温度偏高;在消融期有保温(“凉”)作用,使得消融较晚,且同一时期土壤温度偏低。在整个积雪年内,多雪年浅层土壤湿度高于少雪年,积雪对浅层土壤有保湿作用。积雪使土壤开始冻结时间有所提前,开始消融的时间有所滞后,可延长该年土壤完全冻结持续天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积雪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韦志刚  罗四维 《高原气象》1993,12(4):347-354
本文利用台站及卫星资料建立了中国西部积雪30年逐月时间序列。该序列是目前资料时间最长、最好的序列,为研究该区积雪月际和年际变化及其影响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中国西部冬春积雪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平均为负相关趋势,与6月降水的相关分布较有规律,冬春多(少),其它地区6月降水偏多(少)。我国西部多(少)雪对6月从份500hPa高度的变化是:高原北边高纬高度降低(升高)及副热地区升高(降低),有(不)利于高  相似文献   
13.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21 factors pertaining to terrain, weather, forest and snowpack have been discussed by 10 experts. The semantic (nil, weak, medium, high) evaluations are translated as membership degrees of fuzzy sets, and averaged between the experts by taking their fuzzy expectation value, yielding a 21 × 21 fuzzy matrix for direct interactions. Fuzzy successive multiplications and additions of the matrix give the indirect interactions. The activity and the passivity of the factors with respect to avalanches is represented by directed weighted graphs, and the average semantic values by a 4 × 4 matrix: the activity (passivity) is weak (strong) for tree damage; medium (nil) for altitude; medium (weak) for ground shape; medium (medium) for vegetation, soil, wind, microclimate, tree typ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mechanics of trees, snowpack distribution and snow gliding; strong (nil) for ground inclination and exposition, weather; strong (medium) for heat, precipitation,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trees, snowpack constitution and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4.
利用IAP2-LAGCM进行了青藏高原冬春季雪盖异常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加热场和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影响十分显著,持续性很强。当高原冬春季雪盖异常增厚、范围扩大时,夏季(JJA)高原地区及我国北方500hPa位势高度降低,南方变高,西太平洋副高减弱。大气对雪盖异常的响应呈明显的波列特征。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土壤温度降低,南方土壤温度升高。夏季各月降水异常分布形势并不完全一致,但与同期500hPa高度场异常分布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15.
Snow avalanche hazards in mountainous area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received scant attention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escribe this hazard and mitigative measures in Kaghan Valley, Pakistan Himalaya, and to review alternatives for future reduction of this hazard. Snow avalanches have long posed a hazard and risk to indigenous populations of the Himalaya and Trans-Himalaya mountains. Land use intensification due to population growth, new transportation routes, military activity and tourism is raising levels of risk. The history of land use in the study area is such that investigations of avalanche hazard must rely on different theoretical bases and data than in most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Despite the intensive use of valley-bottom land which is affected by avalanches, a number of simple measures are currently employed by the indigenous population to mitigate the hazard. Out-migration during the winter months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During the intensive use period of summer avalanche-transported snow provides numerous resources for the population. In Kaghan the avalanche hazard is increasing primarily as a result of poorly located new buildings and other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large scale of avalanche activity there rules out an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r protection of the currently difficult winter access. Instead, future mitigation of the hazard should focus on protecting the small number of winter inhabitants and minimising property damage.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对我国环流和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NOAA NESDIS提供的1975—1986年青藏高原地区卫星雪盖资料,作出了各月冬季青藏高原雪盖频率图。发现1—3月是高原雪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在此期间高原雪盖面积有明显的持续性,并与欧亚雪盖面积有较高的一致性。根据3月高原雪盖异常与中国环流和降水的关系,发现高原雪盖异常的后延冷却效应较弱,大约不足一个月;3月高原多雪以后,5月东亚北风加大,南岭以北降水偏少,少雪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积雪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地面反照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对1983年7月至1990年6月青藏高原主体58个格点积雪资料进行EOF分析发现,青藏高原主体积雪分布以西部兴都库什山脉。天山山脉以及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为主;高原中部唐古拉山脉、北部昆仑山脉和东部巴颜喀拉山脉的积雪相对较少,青藏高原西部、南部的积雪变化与中部、北部和东部的积雪变化趋势存在反位相关系。另外,本文还对积雪对高原地面反照率的影响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40年降水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缪启龙  肖伟 《气象科学》1995,15(3):293-299
根据云南省1951-1990年18个站的降水资料,用正交函数展开,由方差贡献最大的前三个特征向量场分析了云南省降水距平均的典型分布,指出云南省全省范围内的降水距平同号较少发生,而是较多的发一降水距平异号。进而分析了四十年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对云南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疆积雪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李培基 《气象学报》2001,59(4):491-501
积雪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是当前正在争论的问题。文中通过地面气象台站和 SMMR微波卫星遥感两种积雪资料所建立的两个独立的积雪序列的一致性 ,证明前者在表现新疆积雪长期变化能力方面具有可靠性。阐明了积雪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冬季气温和降水量年际波动的关系 ,检验了积雪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表明 ,虽然近 5 0 a来新疆冬季变暖十分显著 ,尤其 2 0世纪 90年代为最温暖的时期 ,但是积雪并未出现持续减少的现象 ;积雪长期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年际波动过程叠加在长期缓慢的增加趋势之上。积雪年际波动是冬季降水量和气温两者年际波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冬季气温和降雪量变化受不同的欧亚环流振荡所控制 ;积雪增加趋势与降雪量趋势相一致 ,这可能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洋蒸发量增加 ,以及在寒冷干燥气候下积雪对降雪量变化更为敏感的缘故。  相似文献   
20.
陆面过程模式研究简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主要总结了陆面过程模式的发展状况, 对一些国际间合作进行的计划、试验成果以及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加以介绍和评述, 最后给出陆面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